第170章 能源瓶颈


小说: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作者:幼龄大叔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uanyue590kaijuhuodeqiandaoxitong/read/97/170.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震天的欢呼声还在山谷间回荡,十天建成一座车间的奇迹,让整个906厂的建设者们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和自豪之中。

    动力车间的银灰色外壳在西南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座突然降临的丰碑,宣告着一种全新建设模式的成功。

    赵四站在厂房门口,看着工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那份成就感同样充盈。

    冯卫国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嗓门因为激动比平时更洪亮。

    “赵专家!服了!我老冯这回是真服了!”

    “十天!他娘的,这说出去谁信啊!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王永革和安装队的骨干们围在赵四身边,一个个虽然满脸疲惫,但眼睛都亮得吓人。

    他们亲身参与了这场“战斗”,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十天是如何争分夺秒、精密配合过来的。

    那种将图纸上的线条变为钢铁现实的魔力,让他们对赵四的崇拜达到了顶点。

    “赵工,接下来是不是该安装机器了?”

    一个年轻钳工迫不及待地问,仿佛已经听到机床轰鸣的悦耳声音。

    赵四笑了笑,轻轻点头,目光却扫过厂房内部。

    空旷高大的空间里,只有从窗户透进的自然光,照亮了平整的地面和整齐的立柱。

    预留给机床的基础坑位静静等待着,电线管道接口裸露着,像张着嘴等待哺育的雏鸟。

    一股隐忧悄然浮上心头。

    庆祝的喧嚣持续到了傍晚。

    指挥部难得地给全工地加了餐,虽然只是多了几片油汪汪的腊肉和管够的糙米饭,但就着胜利的喜悦,每个人都吃得格外香甜。

    食堂里人声鼎沸,都在热议着“十天神话”,畅想着车间运转起来后的景象。

    赵四和冯卫国、王永革等人在指挥部的小食堂简单吃了饭。

    冯卫国兴致极高,甚至拿出珍藏的一小瓶本地薯干酒,给每人倒了一小盅。

    “来,赵专家,必须敬你一杯!为我们906厂,开了个好头!”

    冯卫国仰头一饮而尽,辣得直咧嘴,却笑得畅快。

    赵四陪着喝了一小口,火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却没能完全驱散他心头的阴影。

    他放下酒盅,看向冯卫国:“冯主任,厂房是起来了,但下一步,动力是关键。”

    “咱们厂的电力供应,现在是什么情况?”

    提到这个,冯卫国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抹了把嘴,叹了口气。

    “唉,别提了。”

    “这山沟沟里,穷得叮当响,原先只有山下公社一个小水电站,发的电也就够晚上点会儿灯。”

    “咱们厂建设用电,主要靠那几台老掉牙的柴油发电机。”

    他伸手指了指窗外远处隐约传来沉闷轰鸣的方向。

    “喏,就是那边。”

    “声音听着挺大,出力却不咋样,而且娇气得狠,动不动就闹脾气罢工。”

    “油也是个老大难,全靠汽车从山外一点点运进来,金贵得很。”

    “目前发电量能保证车间投产吗?”赵四追问。

    冯卫国摇摇头,眉头拧成了疙瘩:“悬乎。”

    “现在建设用电已经紧巴巴的,等机器设备进来,那点电量根本带不动。”

    “指挥部正在想办法从更远的县里拉一条高压线过来,可这山高路险,架线工程量大得吓人,没个小半年根本指望不上。”

    半年?赵四心里一沉。

    十天建成的车间,要空等半年才能运转?

    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三线建设争分夺秒,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哪里等得起半年?

    “走,去看看发电机。”

    赵四站起身。

    冯卫国知道赵四是个行动派,也没多说,抓起帽子就跟了出去。

    王永革也默默跟上。

    发电机房设在离主厂区不远的一处山坳里,是用石头和油毛毡临时搭起来的棚子。

    还没走近,就听到里面柴油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柴油味和灼热的废气。

    走进棚子,热浪扑面而来。

    三台型号老旧、油漆斑驳的柴油发电机并排安置,正在全负荷运转,机体剧烈颤抖着,发出令人牙酸的噪音。

    几个满身油污的工人守在旁边,不停地用破布擦拭机器,观察仪表,脸上写满了疲惫。

    一个老师傅看到冯卫国和赵四进来,赶紧跑过来,扯着嗓子在噪音中大喊。

    “冯主任!赵专家!你们咋来了?”

    “老秦,情况怎么样?”

    冯卫国也大声问。

    老秦擦了把汗,愁容满面:“不咋样!”

    “这三台老爷机,都是快淘汰的货色,出力本来就不足标称!”

    “现在为了赶工期,一直是超负荷运行,缸体温度高得吓人,我生怕它们下一秒就炸了!”

    “你看这电压表,指针晃得跟打摆子一样,稳不住!”

    赵四顺着老周指的方向看去,仪表的指针确实在不规则地摆动,这说明输出电压极不稳定。

    对于精密的机床而言,这种不稳定的电力简直是杀手,轻则影响加工精度,重则烧毁电机和控制线路。

    “油料还能撑多久?”赵四问。

    老秦苦笑:“库里的柴油,照现在这个用法,最多还能撑十天。”

    “下一批油啥时候能运进来,还没准信儿呢。”

    “这鬼地方,下雨就塌方,路一断,啥都进不来。”

    正说着,突然一台发电机发出一阵异常刺耳的“咔咔”声,转速明显下降,输出电压表的指针猛地跌落到低位,棚子里的灯光也随之猛地一暗。

    “坏了!”

    老秦叫了一声,赶紧带着工人扑过去检查。

    冯卫国的脸瞬间黑了。

    赵四的心也揪紧了。

    这就是现实,残酷地摆在面前。

    厂房建得再快再好,没有稳定可靠的能源,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故障很快被排除,是一根燃油管堵塞了。

    机器重新轰鸣起来,灯光恢复,但那种脆弱的平衡感,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里。

    离开发电机房,夜色已经笼罩了山谷。

    新建的动力车间在月光下只是一个巨大的黑色剪影,寂静而空洞。

    冯卫国闷头走了几步,狠狠踢飞了脚边的一块石子。

    “他娘的!这算什么事儿!好不容易把窝搭好了,却没法生火做饭!”

    王永革看着赵四,眼神里带着期盼,他相信赵工一定有办法。

    赵四没有立刻说话,他站在山坡上,夜风吹拂着他的头发。

    山下的河谷里,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那是穿越山谷的河流,日夜不息,奔流向前。

    这声音,平时被工地的喧嚣掩盖,此刻在寂静的夜里却格外清晰。

    赵四的目光投向那在月光下泛着微微白光的水流,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柴油发电机受制于燃料运输和机器本身的老旧,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从山外拉高压线,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眼前这不竭的动力源泉呢?

    西南山区,山高水急,水力资源极其丰富。

    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利用这大自然的馈赠?

    一个构想迅速在他心中成型——建造一座小型水电站。

    不需要像大型水电站那样宏伟,只要能满足当前906厂,乃至这片山谷里几个重点厂区的建设和小规模生产用电需求就行。

    技术上是可行的。

    他脑中的知识库里有小型水电站的设计原理。

    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三线建设的物资和废旧设备。

    比如,是否可以改造废旧卡车的变速箱和传动轴,用来制作简易的冲击式水轮机?

    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但比起等待和依赖不稳定的柴油发电机,这更是一条主动出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路子。

    赵四转过身,脸上重新露出了那种冯卫国和王永革熟悉的、充满信心的神色。

    “冯主任,”

    赵四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异常沉稳,

    “靠柴油,不是办法。等电网,时间不等人。”

    冯卫国抬起头,看向他:“那你的意思是?”

    赵四抬手指向河谷:“我们得靠它。靠这长流不息的水。”

    冯卫国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精光。

    “水电站?在这山沟里?能行吗?”

    “事在人为。”

    赵四语气坚定,“厂房我们能十天建起来,一座解决眼前之急的小水电站,我们也一定能搞出来!”

    “这不仅是解决906厂的用电,更是为整个这片区域的三线建设,打造一条稳定的能源生命线!”

    冯卫国被赵四的魄力和描绘的前景感染了,用力一拍大腿。

    “好!干了!你说怎么干,我老冯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王永革也激动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水流推动轮机、电力照亮车间的景象。

    赵四点点头:“明天一早,我们就去勘测地形,选定坝址和厂址。”

    “首先要找到一个落差足够大、河道相对狭窄、地质条件适合筑坝的地方。”

    夜色中,三个人的身影立在山坡上,目光都投向了那喧哗的河谷。

    十天建成车间的兴奋尚未褪去,一场关乎三线建设命脉的新的战役,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能源瓶颈,必须突破,也必将被突破。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uanyue590kaijuhuodeqiandaoxitong/read/97/170.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