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意外之喜!意义重大的内附!


小说: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作者:朕闻上古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http://www.64sw.com/xiaoshuo/daming0wushuanghaoshengsun0qinglaozhutuiwei/read/97/702.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一行人走了五日,终于抵达占城。

    此时朱高炽和朱雄英正在占城处理南洋军务,听闻真腊使者求见,便立刻让人将他们请到行宫。

    行宫设在占城的旧王宫,如今已被修缮一新,院内种着从大明移栽过来的牡丹,虽在南国,却也开得娇艳。

    朱高炽身着明黄色常服,坐在主位上,朱雄英则坐在他身侧,一身青色锦袍,目光锐利。

    摩柯走进大殿,对着朱高炽和朱雄英深深一揖,说道:“真腊使者摩柯,拜见大明大将军王,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高炽微微点头:“摩柯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知真腊国主派你前来,有何要事?”

    摩柯直起身,从怀中取出那枚金印,双手高举:“殿下,臣此次前来,是奉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之命,以及真腊满朝文武之愿,向大明表明:真腊愿举国内附,归入大明疆土,恳请殿下应允!”

    这话一出,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连窗外廊下的铜铃都似被这消息惊得停了响动,只余下香炉里檀香缓缓盘旋的轻响。

    朱高炽端坐在主位上,刚端起的茶盏悬在半空,茶盖与杯沿轻轻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叮”声。

    他原本微垂的眼帘猛地抬起,看向摩柯的目光里满是意外。

    怎么个意思?

    举国内附大明?!

    真腊这是足够果决的啊!

    前些日子巡查占城时,朱高炽还与朱雄英闲谈,确实提过真腊近来常派探子打探暹罗的种植园章程,料想其国君臣定是心生羡慕,却从没想过对方竟会如此干脆,直接提出举国内附,还带着满朝文武的共识。

    他手指摩挲着茶盏上的缠枝莲纹,喉结动了动,原本温和的神色里添了几分郑重,转头看向身侧的朱雄英时,眼底的讶异清晰可见。

    朱雄英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过摩柯高举的金印,又掠过殿内大明随驾官员的脸,眉梢微微挑起。

    他自幼随朱元璋在应天皇宫长大,见惯了诸国遣使入贡的场面,却少见这般主动舍弃王位、举国归附的决绝——当初占城内附时,还曾有过三番五次的商议,真腊此举,倒是比预想中爽快了百倍!

    朱雄英上前一步,问道:“摩柯使者,你可知道内附意味着什么?真腊归附后,将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国主将不再是一国之君,真腊的官员也需由大明吏部考核任命。这些,真腊国主和百官都同意吗?”

    摩柯毫不犹豫地回答:“回皇太孙殿下,这些我们都知道。国主说,他宁愿舍弃王位,也要让真腊子民过上好日子!满朝文武也都愿意接受大明的考核,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算官职降低,也心甘情愿。”

    他顿了顿,又说道:“殿下,臣在来的路上,看到占城的百姓安居乐业,学堂里书声琅琅,医馆里医者仁心,心中十分羡慕。真腊的百姓,也想有这样的生活!暹罗归附后,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都是大明的恩德!真腊愿归入大明,受大明教化,享大明福祉。”

    说这些话的时候,摩柯眼中满是希冀之色,就差把“求大明应允”四个字刻在脸上。

    他想起临行前吴哥城百姓围着使团的模样:老妪把仅存的半袋糙米塞给随从,颤着声说“只求孙儿能吃上饱饭”;少年捧着磨得发亮的木刻识字板,盼着内附后能进学堂;连街边乞讨的孩童,都扯着他的衣摆,用生涩的汉语喊“大明好”。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翻涌,让他攥着金印的手愈发用力,声音也带着抑制不住的急切,只盼着朱高炽和朱雄英点头,让真腊百姓早日摆脱苦日子,像暹罗、占城人那样,有饭吃、有衣穿、孩子能读书。

    朱高炽与朱雄英都有些愣神,殿内众人却是炸开了锅。

    康铎猛地按住身旁常茂的胳膊,指尖微微用力,低声道:“竟有此事?真腊竟愿主动内附?”

    他去年曾奉命接待过真腊的朝贡使团,那时真腊使者虽对占城的学堂面露羡慕,却也只是试探着求要几本大明的蒙学教材,如今这般姿态,实在超出了他的预料。

    话音刚落,他又忍不住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好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常说‘以德服人’,如今真腊主动归附,正是我大明仁政远播的明证!”

    常茂性子素来爽朗,此刻虽没说话,却忍不住攥紧了腰间的佩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望着摩柯手中的金印,眼前已浮现出真腊归入大明版图后,南洋疆域连成一片的景象——往后南洋海防再无空隙,百姓可安心耕作,商旅能畅行无阻,这可是比打一场胜仗还要让人振奋的事。

    他转头看向康铎,眼底满是兴奋:“这下好了!真腊的香料、稻米,往后便是大明的物产,百姓的日子又能更宽裕几分!”

    朱高炽虽然没有急着表态,脸上却笑开了花。

    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真腊归附后,朝廷可派农官带去高产稻种,在其境内开辟新的种植园,既能让真腊百姓吃饱,又能补充大明的粮库;再修几条水渠,连通暹罗与占城的水利网,整个南洋的农桑都能更上一层楼。

    一念至此,朱高炽当即点了点头,说道:“真腊国主和百官能有此心,实属难得。本王与皇太孙此次在占城巡查,就是为了了解归附之地的百姓生活。大明对待所有归附之地的百姓,向来一视同仁,绝不会因为真腊是新归附的,就有所亏待。”

    朱雄英也说道:“使者放心,只要真腊真心归附,大明定会像对待暹罗、占城一样,派遣工匠、调拨资源,帮助真腊发展生产,兴办教育,让真腊的百姓也能吃饱穿暖,孩子能读书识字!”

    摩柯听到这话,激动得浑身颤抖,再次跪倒在地:“臣代真腊国主和全体子民,谢大将军王,谢皇太孙殿下!”

    朱高炽让侍从扶起摩柯,说道:“使者一路劳顿,先下去歇息。此事事关重大,本王会立刻上书应天,奏请皇爷爷定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旨意下来。”

    这可是外邦主动内附大明,还是毫无条件的举国内附,这般大事自然要立刻快马传奏朝廷,让洪武皇帝也好好高兴一番!

    要知道当年占城归顺,多少带着几分“顺势而为”的意味——那时朝廷派大军横扫安南,兵锋直指南疆,占城见明军威势赫赫,才主动上表归顺,虽也是归附,却多了层“畏威”的底色。

    可如今的真腊却截然不同,它既无外敌逼迫,也非兵临城下,纯粹是亲眼见着大明对暹罗、占城广施仁政:派农官教种高产稻,修水渠解旱涝之苦,设学堂让孩童读书,开医馆为百姓治病,连寻常耕夫都能按月领工钱、穿棉布。

    真腊君臣看在眼里,百姓盼在心里,才心甘情愿舍弃王位、举国内附,图的就是大明的“仁”,而非“威”。

    这两种归附,意义天差地别。

    占城归附是大明兵威震慑的结果,而真腊内附是大明仁政感召的明证,足以见得洪武皇帝“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已真正深入南洋诸国人心,这可是比开疆拓土更让朝廷振奋的大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daming0wushuanghaoshengsun0qinglaozhutuiwei/read/97/702.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