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盗墓散仙 http://www.64sw.com/xiaoshuo/daomusanxian/read/97/15.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直升机的旋翼卷起漫天黄沙,巨大的轰鸣声如同重锤敲击着我们濒临崩溃的神经。它在我们头顶不足百米的高度盘旋了一圈,机身侧面的“八一”星徽在戈壁刺眼的阳光下清晰夺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力量。我们三人像三株即将枯死的植物突遇甘霖,拼尽最后力气挥舞着手臂,嘶哑的呼喊声被巨大的引擎声彻底吞没。
然而,这希望的象征并未如我们期盼的那样降落。它只是完成了那一圈充满审视意味的盘旋,然后机头一抬,毫不留恋地朝着来的方向加速离去,轰鸣声迅速衰减,最终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仿佛从未出现过。
戈壁恢复了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觉,留下的,是比之前更深的绝望和巨大的疑惑。
“走了?……它……它怎么就走了?”三蛋子望着飞机消失的方向,脸上的狂喜尚未褪尽,已凝固成一种滑稽的错愕,他瘫软在地,带着哭腔,“解放军……解放军同志怎么不救我们啊?”
我同样心如死灰,喉咙干得发不出更多声音,只是茫然地看着天空。唯一的希望,如此近距离地出现,又如此决绝地离开,这种得而复失的打击,几乎摧毁了最后的精神支柱。
唯有教授,他紧锁着眉头,脸上没有丝毫得救的喜悦,反而布满了更深的忧虑和警惕。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像惊雷一样在我耳边炸响:“不对劲……这飞机好像就是专程来找我们的!”
“专程来找我们?”我勉强提起精神,不解地问,“那不是更好吗?说明他们发现我们遇险了!”
“如果是救援,为什么不降落?为什么不空投物资?哪怕用喇叭喊句话?”教授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看似空无一物的戈壁,“它只是盘旋,观察,然后离开。这不像救援,更像……侦察和确认。”
教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残存的侥幸。是啊,救援行为不会如此简洁而冷漠。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蔓延。
“等!我们必须等!”三蛋子挣扎着爬起来,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解放军肯定是回去叫人了,或者去开更大的飞机来接我们!他们不会见死不救的!”
教授却缓缓摇头,他的体力似乎也到了极限,但思维却异常清晰:“不能干等。这里情况复杂,指北针失灵,地貌重复,现在又出现了军方直升机……我怀疑,我们可能误入了某个敏感区域。”
“敏感区域?”我一愣,随即想到指北针被强烈干扰的现象,以及这片区域诡异的地形,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您是說……军事禁区?”
教授沉重地点了点头:“很有可能。普通的戈壁滩,不会有这么强的磁场干扰,也不会有军方直升机进行低空巡视。我们之前的兜圈子,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迷路……”
争论没有持续太久,现实的残酷让我们连争论的力气都在迅速流失。我们决定原地休息,保存体力,但教授坚持要我把强光手电和唯一还能发出点声音的汽车喇叭准备好,以防万一。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滚烫的沙尘,喉咙里的干渴如同火焰灼烧。一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三蛋子从一开始的翘首以盼,逐渐变得焦躁不安,最后只剩下瘫在车影里喘气的力气。
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再次尝试徒劳的突围时,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四周的教授突然低呼一声:“来了!”
我和三蛋子如同触电般弹起,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在地平线的尽头,果然腾起了几缕烟尘,并且迅速扩大,如同戈壁上奔腾的土龙。
“是车!是车队!”三蛋子再次激动起来,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我就说!解放军不会丢下我们的!”
教授将望远镜递给我,神色依旧凝重:“你看看。”
我接过望远镜,手因为虚弱和紧张而微微颤抖。调整好焦距,视野里清晰地出现了三辆墨绿色的越野车,它们根本无视复杂的地形,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在起伏的戈壁滩上狂飙,车后拖曳着长达数百米的滚滚黄龙,直勾勾地朝着我们所在的位置冲来!那种凌厉的气势,绝非普通民用救援队伍所能拥有。
随着车队越来越近,车辆的细节也清晰起来。它们造型硬朗,底盘极高,轮胎宽大,透着一股强悍的越野能力。
“是悍马?美国的悍马?”我有些不确定地低语。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那种威猛的造型很容易联想到影视作品中的悍马车。
旁边瘫着的三蛋子闻言,接过望远镜看了看,竟然挣扎着露出一丝带着鄙夷的“专业”表情:“哥,你没见识了……那是东风猛士!咱们解放军最新的高机动性越野车,比悍马还厉害!”
他的话让我心头一凛。东风猛士?现役装备?这意味着来的绝不是普通的边防巡逻队或者救援队。
几分钟后,三辆猛士越野车带着刺耳的刹车声,以一个半包围的态势,精准地停在我们破旧的皮卡周围,扬起的沙尘几乎将我们淹没。车门迅速打开,跳下来七八名身着荒漠迷彩、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锐利如鹰,一下车就迅速散开,占据了有利位置,枪口虽未直接对准我们,但那无形的压迫感瞬间让我们窒息。
我们三人下意识地靠拢在一起,三蛋子脸上的兴奋早已被恐惧取代,腿肚子都在打颤。我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疯狂跳动。
一名士兵上前,语气冷峻而不容置疑:“原地不动!双手放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地方!”
我们依言照做,如同被冻结的雕像。
紧接着,两名士兵上前,对我们进行了快速的搜身检查,确认没有武器。另一组士兵则仔细检查了我们的皮卡车,翻看了车内的物品——所剩无几的食物、空了大半的水桶、那些地质工具,以及那台惹祸的山寨GPS望远镜。
一名军官模样的人(从他的气质和周围士兵的态度判断我不认识军衔)走了过来,他大约三十多岁,皮肤黝黑,面容刚毅,眼神扫过我们,如同扫描仪一般。他拿着从我们车上搜出的身份证件,又瞥了一眼被士兵递过来的那台山寨GPS望远镜。
“姓名,籍贯,来这里做什么?”他的问题简短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同志,我们是来旅游的,自驾游,不小心迷路了,在这里转了好几天,水都快喝完了。”
“旅游?”军官的目光如同实质,落在我们憔悴不堪、嘴唇干裂裂的脸上,又扫过我们这辆几乎散架的破皮卡和那些与“旅游”不太相称的工具上。“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旅游?还带着这个?”他掂了掂手里那台造型夸张的望远镜和那台印着美军标志的山寨假货Gps,语气里充满了怀疑,“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东西成了最大的疑点。
教授连忙解释:“同志,这就是个普通的望远镜,图便宜买的山寨货,那个GPS是我们捡的,是个假的,我就觉得好玩,进来没多久就失灵了,不然我们也不至于迷路这么惨。”
军官不置可否,示意士兵将我们的手机也收走进行检查。显然,他并不完全相信我们的说辞。在仔细核对了我们的身份证信息(幸好都是真实的),并且可能通过车载电台或者卫星通讯设备与后方进行了核实之后,他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但审视的目光并未完全消失。
负责检查手机的士兵报告:“队长,手机里大部分是风景照和一些定位截图,没有发现敏感军事设施的照片或其他异常信息。”(后来我们知道,他们还是将涉及我们行进路线和特殊地貌的照片所有数据都删除了。)
经过一番紧张的盘问和信息核实,军官似乎初步排除了我们是有特殊目的的潜入者。他走到我们面前,语气依然严肃,但少了几分之前的凌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我们茫然地摇头。
他指着远处那些干扰指北针的铁矿山丘,沉声道:“这里是军事管制区,未经批准,严禁任何人进入!你们所谓的‘鬼打墙’,除了地貌相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里的特殊磁场环境干扰了你们的判断。你们这几天在原地兜圈子,以及挖掘钾盐坑的行为,我们的监测系统早就发现了。一开始还以为是不法分子在勘测矿产资源或者有其他目的,所以派了直升机先来确认,然后我们过来处置。”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一举一动,早在别人的监视之下。那种被无形之眼注视着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感觉,让人后怕不已。挖掘钾盐坑,本是求生之举,在对方看来,却成了“勘测采矿”的可疑行径,这才引来了这场极具压迫感的“救援”。
虽然是个乌龙事件,但毕竟我们误入禁区在先。在严厉批评教育之后,我们被要求写下了一份保证书,按了手印,保证绝不将区内所见所谓(其实也没看到什么)外泄,并且永不再次进入。
随后,我们三人被分别安排上了三辆猛士车,我们的皮卡则由一名士兵驾驶,跟随着车队。坐在宽敞而坚固的军车里,感受着车辆在戈壁上稳健飞驰的能力,与我们之前那辆破皮卡的颠簸挣扎形成了鲜明对比。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前方终于出现了令人泪目的黑色柏油路面——那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生之路。
车队在公路边停下。军官下车,最后一次指着路边一块醒目的、虽然有些风化但字迹依旧清晰的巨大标示牌,上面赫然写着“军事禁区,禁止入内”八个大字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沿着这条路,往东可以出去。以后旅游,去该去的地方,别再拿生命开玩笑,也别再给国家添麻烦!”军官的语气不容置疑。
我们千恩万谢,几乎要跪下来。看着三辆猛士车调转方向,迅速消失在戈壁深处,我们仍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重新坐回自己那辆满是尘土的皮卡,摸着熟悉的方向盘,我们三人相顾无言,唯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深深的疲惫。
沿着笔直的柏油路行驶,再也没有迷路的担忧。开了一会
当熟悉的焉耆县城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我们几乎要哭出来。
找了一家熟悉的旅馆,停好车,开好房间。甚至连饭都没力气吃,我们回到各自房间,一头栽倒在床上,陷入了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昏睡。身体的极度透支和精神的高度紧张,在这一刻彻底释放。睡眠,成为了修复我们几乎崩溃的身心唯一的方式。
醒来后,我们依旧感到浑身酸痛,精神萎靡。坐在街边的小饭馆里,吃着热腾腾的过油肉拌面,喝着甘甜的砖茶,我们才真正感觉到,我们活过来了。
回想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我们感到一阵阵后怕。那台山寨GPS望远镜是罪魁祸首,它将我们引入了绝境;而那片充满诡异磁场的军事禁区,则几乎成了我们的埋骨之地。讽刺的是,最终将我们从自然绝境中拉出来的,恰恰是因为我们触犯了禁区的规矩而引来的军方力量。
这次乌龙的“救援”,代价巨大——我们失去了所有电子数据,经历了极度的恐惧和体能的极限挑战。但我们也无比庆幸,庆幸这个乌龙事件最终救了我们三条命。它像一声尖锐的鹰鸣,划破了罗布泊死寂的天空,也划破了我们盲目自信的冒险梦,留下的是对自然、对规则的深深敬畏。
教授默默地喝着茶,目光深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或许,他在回想那张手绘地图上的标记,回想那条“戈壁玉沟”,回想这次旅程背后,那些尚未触及,或许再也无法触及的秘密。
然而,这希望的象征并未如我们期盼的那样降落。它只是完成了那一圈充满审视意味的盘旋,然后机头一抬,毫不留恋地朝着来的方向加速离去,轰鸣声迅速衰减,最终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仿佛从未出现过。
戈壁恢复了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觉,留下的,是比之前更深的绝望和巨大的疑惑。
“走了?……它……它怎么就走了?”三蛋子望着飞机消失的方向,脸上的狂喜尚未褪尽,已凝固成一种滑稽的错愕,他瘫软在地,带着哭腔,“解放军……解放军同志怎么不救我们啊?”
我同样心如死灰,喉咙干得发不出更多声音,只是茫然地看着天空。唯一的希望,如此近距离地出现,又如此决绝地离开,这种得而复失的打击,几乎摧毁了最后的精神支柱。
唯有教授,他紧锁着眉头,脸上没有丝毫得救的喜悦,反而布满了更深的忧虑和警惕。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像惊雷一样在我耳边炸响:“不对劲……这飞机好像就是专程来找我们的!”
“专程来找我们?”我勉强提起精神,不解地问,“那不是更好吗?说明他们发现我们遇险了!”
“如果是救援,为什么不降落?为什么不空投物资?哪怕用喇叭喊句话?”教授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看似空无一物的戈壁,“它只是盘旋,观察,然后离开。这不像救援,更像……侦察和确认。”
教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残存的侥幸。是啊,救援行为不会如此简洁而冷漠。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蔓延。
“等!我们必须等!”三蛋子挣扎着爬起来,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解放军肯定是回去叫人了,或者去开更大的飞机来接我们!他们不会见死不救的!”
教授却缓缓摇头,他的体力似乎也到了极限,但思维却异常清晰:“不能干等。这里情况复杂,指北针失灵,地貌重复,现在又出现了军方直升机……我怀疑,我们可能误入了某个敏感区域。”
“敏感区域?”我一愣,随即想到指北针被强烈干扰的现象,以及这片区域诡异的地形,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您是說……军事禁区?”
教授沉重地点了点头:“很有可能。普通的戈壁滩,不会有这么强的磁场干扰,也不会有军方直升机进行低空巡视。我们之前的兜圈子,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迷路……”
争论没有持续太久,现实的残酷让我们连争论的力气都在迅速流失。我们决定原地休息,保存体力,但教授坚持要我把强光手电和唯一还能发出点声音的汽车喇叭准备好,以防万一。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滚烫的沙尘,喉咙里的干渴如同火焰灼烧。一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三蛋子从一开始的翘首以盼,逐渐变得焦躁不安,最后只剩下瘫在车影里喘气的力气。
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再次尝试徒劳的突围时,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四周的教授突然低呼一声:“来了!”
我和三蛋子如同触电般弹起,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在地平线的尽头,果然腾起了几缕烟尘,并且迅速扩大,如同戈壁上奔腾的土龙。
“是车!是车队!”三蛋子再次激动起来,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我就说!解放军不会丢下我们的!”
教授将望远镜递给我,神色依旧凝重:“你看看。”
我接过望远镜,手因为虚弱和紧张而微微颤抖。调整好焦距,视野里清晰地出现了三辆墨绿色的越野车,它们根本无视复杂的地形,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在起伏的戈壁滩上狂飙,车后拖曳着长达数百米的滚滚黄龙,直勾勾地朝着我们所在的位置冲来!那种凌厉的气势,绝非普通民用救援队伍所能拥有。
随着车队越来越近,车辆的细节也清晰起来。它们造型硬朗,底盘极高,轮胎宽大,透着一股强悍的越野能力。
“是悍马?美国的悍马?”我有些不确定地低语。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那种威猛的造型很容易联想到影视作品中的悍马车。
旁边瘫着的三蛋子闻言,接过望远镜看了看,竟然挣扎着露出一丝带着鄙夷的“专业”表情:“哥,你没见识了……那是东风猛士!咱们解放军最新的高机动性越野车,比悍马还厉害!”
他的话让我心头一凛。东风猛士?现役装备?这意味着来的绝不是普通的边防巡逻队或者救援队。
几分钟后,三辆猛士越野车带着刺耳的刹车声,以一个半包围的态势,精准地停在我们破旧的皮卡周围,扬起的沙尘几乎将我们淹没。车门迅速打开,跳下来七八名身着荒漠迷彩、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锐利如鹰,一下车就迅速散开,占据了有利位置,枪口虽未直接对准我们,但那无形的压迫感瞬间让我们窒息。
我们三人下意识地靠拢在一起,三蛋子脸上的兴奋早已被恐惧取代,腿肚子都在打颤。我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疯狂跳动。
一名士兵上前,语气冷峻而不容置疑:“原地不动!双手放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地方!”
我们依言照做,如同被冻结的雕像。
紧接着,两名士兵上前,对我们进行了快速的搜身检查,确认没有武器。另一组士兵则仔细检查了我们的皮卡车,翻看了车内的物品——所剩无几的食物、空了大半的水桶、那些地质工具,以及那台惹祸的山寨GPS望远镜。
一名军官模样的人(从他的气质和周围士兵的态度判断我不认识军衔)走了过来,他大约三十多岁,皮肤黝黑,面容刚毅,眼神扫过我们,如同扫描仪一般。他拿着从我们车上搜出的身份证件,又瞥了一眼被士兵递过来的那台山寨GPS望远镜。
“姓名,籍贯,来这里做什么?”他的问题简短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同志,我们是来旅游的,自驾游,不小心迷路了,在这里转了好几天,水都快喝完了。”
“旅游?”军官的目光如同实质,落在我们憔悴不堪、嘴唇干裂裂的脸上,又扫过我们这辆几乎散架的破皮卡和那些与“旅游”不太相称的工具上。“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旅游?还带着这个?”他掂了掂手里那台造型夸张的望远镜和那台印着美军标志的山寨假货Gps,语气里充满了怀疑,“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东西成了最大的疑点。
教授连忙解释:“同志,这就是个普通的望远镜,图便宜买的山寨货,那个GPS是我们捡的,是个假的,我就觉得好玩,进来没多久就失灵了,不然我们也不至于迷路这么惨。”
军官不置可否,示意士兵将我们的手机也收走进行检查。显然,他并不完全相信我们的说辞。在仔细核对了我们的身份证信息(幸好都是真实的),并且可能通过车载电台或者卫星通讯设备与后方进行了核实之后,他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但审视的目光并未完全消失。
负责检查手机的士兵报告:“队长,手机里大部分是风景照和一些定位截图,没有发现敏感军事设施的照片或其他异常信息。”(后来我们知道,他们还是将涉及我们行进路线和特殊地貌的照片所有数据都删除了。)
经过一番紧张的盘问和信息核实,军官似乎初步排除了我们是有特殊目的的潜入者。他走到我们面前,语气依然严肃,但少了几分之前的凌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我们茫然地摇头。
他指着远处那些干扰指北针的铁矿山丘,沉声道:“这里是军事管制区,未经批准,严禁任何人进入!你们所谓的‘鬼打墙’,除了地貌相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里的特殊磁场环境干扰了你们的判断。你们这几天在原地兜圈子,以及挖掘钾盐坑的行为,我们的监测系统早就发现了。一开始还以为是不法分子在勘测矿产资源或者有其他目的,所以派了直升机先来确认,然后我们过来处置。”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一举一动,早在别人的监视之下。那种被无形之眼注视着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感觉,让人后怕不已。挖掘钾盐坑,本是求生之举,在对方看来,却成了“勘测采矿”的可疑行径,这才引来了这场极具压迫感的“救援”。
虽然是个乌龙事件,但毕竟我们误入禁区在先。在严厉批评教育之后,我们被要求写下了一份保证书,按了手印,保证绝不将区内所见所谓(其实也没看到什么)外泄,并且永不再次进入。
随后,我们三人被分别安排上了三辆猛士车,我们的皮卡则由一名士兵驾驶,跟随着车队。坐在宽敞而坚固的军车里,感受着车辆在戈壁上稳健飞驰的能力,与我们之前那辆破皮卡的颠簸挣扎形成了鲜明对比。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前方终于出现了令人泪目的黑色柏油路面——那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生之路。
车队在公路边停下。军官下车,最后一次指着路边一块醒目的、虽然有些风化但字迹依旧清晰的巨大标示牌,上面赫然写着“军事禁区,禁止入内”八个大字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沿着这条路,往东可以出去。以后旅游,去该去的地方,别再拿生命开玩笑,也别再给国家添麻烦!”军官的语气不容置疑。
我们千恩万谢,几乎要跪下来。看着三辆猛士车调转方向,迅速消失在戈壁深处,我们仍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重新坐回自己那辆满是尘土的皮卡,摸着熟悉的方向盘,我们三人相顾无言,唯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深深的疲惫。
沿着笔直的柏油路行驶,再也没有迷路的担忧。开了一会
当熟悉的焉耆县城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我们几乎要哭出来。
找了一家熟悉的旅馆,停好车,开好房间。甚至连饭都没力气吃,我们回到各自房间,一头栽倒在床上,陷入了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昏睡。身体的极度透支和精神的高度紧张,在这一刻彻底释放。睡眠,成为了修复我们几乎崩溃的身心唯一的方式。
醒来后,我们依旧感到浑身酸痛,精神萎靡。坐在街边的小饭馆里,吃着热腾腾的过油肉拌面,喝着甘甜的砖茶,我们才真正感觉到,我们活过来了。
回想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我们感到一阵阵后怕。那台山寨GPS望远镜是罪魁祸首,它将我们引入了绝境;而那片充满诡异磁场的军事禁区,则几乎成了我们的埋骨之地。讽刺的是,最终将我们从自然绝境中拉出来的,恰恰是因为我们触犯了禁区的规矩而引来的军方力量。
这次乌龙的“救援”,代价巨大——我们失去了所有电子数据,经历了极度的恐惧和体能的极限挑战。但我们也无比庆幸,庆幸这个乌龙事件最终救了我们三条命。它像一声尖锐的鹰鸣,划破了罗布泊死寂的天空,也划破了我们盲目自信的冒险梦,留下的是对自然、对规则的深深敬畏。
教授默默地喝着茶,目光深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或许,他在回想那张手绘地图上的标记,回想那条“戈壁玉沟”,回想这次旅程背后,那些尚未触及,或许再也无法触及的秘密。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盗墓散仙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daomusanxian/read/97/15.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