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逆经:骗子住手 http://www.64sw.com/xiaoshuo/nijing0pianzizhushou/read/97/369.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朝会上,成德帝满面春风向众臣宣布:“各位臣工,中原国派特使前来大舜考察铁矿,一个月后使团到达京城,由礼部牵头,会同工部、户部拟定接待章程,务必彰显我国的诚意和实力。”
“臣遵旨。”三位尚书领命。
成德帝又道:“此次接待,大小事务要周全细致,从驿馆修缮到沿途护卫,皆须万无一失。中原国乃我朝东方巨擘,若能借此次机会与中原国达成铁矿采购协议,必可充实国库,振兴工坊。”
众臣纷纷叫好,高呼圣上万岁。
大舜境内山林多耕地少,粮食紧张,成德帝制定的“以铁矿易钱粮”国策能有效缓解粮食压力。
中原国是天下最大的粮仓,沃野千里,稻麦丰盈,军事力量雄厚,所需的铁矿资源多,而大舜铁矿储量丰富,两国互市通商,各取所需。
但成德帝不会把矿产卖给周边国家,为的是防止邻邦坐大,威胁大舜边疆。他深知铁器关乎军备,若是流入有野心的国家,恐怕养虎为患。因此只与中原国这等远隔山河、无直接利害的强国通商,以矿换银换粮,既得实际利益,又巩固了边防。
此举也挑动中原国与邻国之间的微妙平衡,令诸国忌惮彼此,不敢轻举妄动,实为高明的制衡之术。
“陛下,中原使团将至,此事关乎国本,万不可有失。”恒王卫熙宁缓缓道,“臣弟以为,当遣得力人手,全权负责使团接待与安保事宜,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成德帝点头:“恒王所言极是。众卿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吏部尚书赵承业说道:“臣以为,太子殿下沉稳持重,又曾督办边贸互市,熟悉外邦事务,堪当此任。”
成德帝略一沉吟,正要开口,兵部尚书纪骁出列:“启奏圣上,太子才具虽优,然而身体抱恙,尚在恢复期间,不宜在繁琐的迎宾事务上劳神,太子关乎国本,当以调养为重。
“臣举荐端王殿下协理六部,总揽迎宾事宜。皇子出面,显朝廷的诚意。端王且曾主管工部营缮司,接待过南夷使节,礼仪周全,没有疏失,必不负圣望。”
众臣皆知,太子素来体弱,近几年又得了心悸症,每逢骤寒骤热便发作,稍有劳累便易晕厥,确实不宜担此重任。
而那位三皇子景王殿下,正在群臣前发呆神游,显然对这样的商议浑然不觉,直到旁边的大臣轻声提醒才回过神来。
散漫轻浮,不思进取!
此时此刻,是不会有大臣推荐崔一渡担此要职的。
成德帝目光扫过殿内,落在崔一渡身上,只见崔一渡眼神清明,唇角微敛,似笑非笑,无半分竞争的意思。
片刻后,成德帝缓缓道:“既如此,便由大皇子总揽迎宾诸务,务必彰显朝廷的诚意,国家的风范。”
卫弘睿大喜,掩不住眼底的激动,立即躬身领命,袖中指尖微微颤抖。
之后的时间里,卫弘睿勤勉地筹备各项事宜,从安保到食宿亲自把关,备好迎宾仪仗图样,连中原使团住宿的驿馆檐角都换了新铸的鎏金螭吻。
至于马车轮距、茶盏釉色乃至乐舞宫女的裙幅褶数,皆按中原礼制推演,务求让使者踏入大舜国境那一刻,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他深知自己在成德帝寿礼一事上失了圣心,此次迎接使团,便是挽回圣意的绝佳机会。
在此期间,崔一渡则当起了闲王,到北山游猎,到镜湖垂钓,或者到乐坊听曲,以致在朝会后被林孝扬当面讥讽“端王辛劳为朝廷,某却悠哉烟花巷”。
崔一渡淡然一笑,不生气也不辩解,仿佛朝堂琐事远在云外。“林大人,烟花巷湖,亦是民情烟火。不深入了解,何以为君父分忧?”
林孝扬摇头轻叹,拂袖而去。
崔一渡依旧每日作画舞剑,读读闲书,偶尔接见几个清谈之士,谈经论道,不涉朝政。
……
时间过得很快,中原国使团进入大舜境内。
京城的朱雀门刚开了半扇,城楼下就排起了长队。端王卫弘睿穿着簇新的玄色冕服,腰间挂着和田玉的绶带,正盯着城门口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是昨日刚从内库取的,雕的是双凤朝阳,此刻被他搓得发烫。
“王爷,中原使团到了。”鸿胪寺卿周远擦着额头的汗,指着远处的队伍。
卫弘睿抬头,就见一辆青盖马车缓缓驶来,车辕上挂着中原国的旗帜。
马车停稳,车门掀开,下来个穿石青官服的老者,头发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个象牙笏板,正是中原国的三品鸿胪寺卿赵文博。
“端王殿下,别来无恙?”赵文博上前,拱手作揖。
怎么又是这个人!
卫弘睿心里开始打鼓,赶紧回礼:“赵大人一路辛苦,本王已备下薄酒,为大人接风。”
“接风就不必了。”赵文博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卫弘睿的冕冠,突然皱起眉,“殿下这冕冠上的珠串,怎么只有八串?”
卫弘睿心里“咯噔”一下,摸了摸自己的冕冠,昨日试穿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少了一串?
他赶紧赔笑:“是本王疏忽了,昨日整理衣物时不小心扯断了一串,还没来得及补上。”
“疏忽?”赵文博摇了摇头,抚着胡须说道,“《周礼》有云,皇子冕冠用九串珠,缺一串便是违制,殿下此举,怕是有损两国邦交。大舜素称礼仪之邦,若在迎使这般要紧事上失了分寸,岂不令天下人疑其礼法废弛?”
在场的大舜官员都变了脸色,周远赶紧上前打圆场:“赵大人息怒,王爷也是无心之失,回头就让尚衣局补上。”
“无心之失?”赵文博冷笑一声,“若是中原使者在大舜国失礼,殿下会不会认为是无心之失?”
卫弘睿攥了攥拳头——小题大做,不就是少了一串!
但他脸上还是微笑着:“赵大人说得对,本王明日就换上符合礼制的冕冠,亲自向大人赔罪。”
“赔罪倒不必了。”赵文博转身走向马车,“只是贵国的迎接队伍,是不是太单薄了?中原使团有二十余人,贵国只来了十几个人,难道是觉得我们中原人不配让殿下率队迎接?”
卫弘睿心里嘟囔了一句“事儿精”,脸上皮笑肉不笑:“是本王考虑不周,回头就让鸿胪寺再加派些人手。”
赵文博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登上马车,对身后的使团成员说道:“你们都小心着点,别碰坏了贵国的东西。”
卫弘睿看着马车远去的背影,咬了咬牙,对周远说:“去查一查,昨日是谁整理的冕冠!”
“是!”周远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
“臣遵旨。”三位尚书领命。
成德帝又道:“此次接待,大小事务要周全细致,从驿馆修缮到沿途护卫,皆须万无一失。中原国乃我朝东方巨擘,若能借此次机会与中原国达成铁矿采购协议,必可充实国库,振兴工坊。”
众臣纷纷叫好,高呼圣上万岁。
大舜境内山林多耕地少,粮食紧张,成德帝制定的“以铁矿易钱粮”国策能有效缓解粮食压力。
中原国是天下最大的粮仓,沃野千里,稻麦丰盈,军事力量雄厚,所需的铁矿资源多,而大舜铁矿储量丰富,两国互市通商,各取所需。
但成德帝不会把矿产卖给周边国家,为的是防止邻邦坐大,威胁大舜边疆。他深知铁器关乎军备,若是流入有野心的国家,恐怕养虎为患。因此只与中原国这等远隔山河、无直接利害的强国通商,以矿换银换粮,既得实际利益,又巩固了边防。
此举也挑动中原国与邻国之间的微妙平衡,令诸国忌惮彼此,不敢轻举妄动,实为高明的制衡之术。
“陛下,中原使团将至,此事关乎国本,万不可有失。”恒王卫熙宁缓缓道,“臣弟以为,当遣得力人手,全权负责使团接待与安保事宜,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成德帝点头:“恒王所言极是。众卿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吏部尚书赵承业说道:“臣以为,太子殿下沉稳持重,又曾督办边贸互市,熟悉外邦事务,堪当此任。”
成德帝略一沉吟,正要开口,兵部尚书纪骁出列:“启奏圣上,太子才具虽优,然而身体抱恙,尚在恢复期间,不宜在繁琐的迎宾事务上劳神,太子关乎国本,当以调养为重。
“臣举荐端王殿下协理六部,总揽迎宾事宜。皇子出面,显朝廷的诚意。端王且曾主管工部营缮司,接待过南夷使节,礼仪周全,没有疏失,必不负圣望。”
众臣皆知,太子素来体弱,近几年又得了心悸症,每逢骤寒骤热便发作,稍有劳累便易晕厥,确实不宜担此重任。
而那位三皇子景王殿下,正在群臣前发呆神游,显然对这样的商议浑然不觉,直到旁边的大臣轻声提醒才回过神来。
散漫轻浮,不思进取!
此时此刻,是不会有大臣推荐崔一渡担此要职的。
成德帝目光扫过殿内,落在崔一渡身上,只见崔一渡眼神清明,唇角微敛,似笑非笑,无半分竞争的意思。
片刻后,成德帝缓缓道:“既如此,便由大皇子总揽迎宾诸务,务必彰显朝廷的诚意,国家的风范。”
卫弘睿大喜,掩不住眼底的激动,立即躬身领命,袖中指尖微微颤抖。
之后的时间里,卫弘睿勤勉地筹备各项事宜,从安保到食宿亲自把关,备好迎宾仪仗图样,连中原使团住宿的驿馆檐角都换了新铸的鎏金螭吻。
至于马车轮距、茶盏釉色乃至乐舞宫女的裙幅褶数,皆按中原礼制推演,务求让使者踏入大舜国境那一刻,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他深知自己在成德帝寿礼一事上失了圣心,此次迎接使团,便是挽回圣意的绝佳机会。
在此期间,崔一渡则当起了闲王,到北山游猎,到镜湖垂钓,或者到乐坊听曲,以致在朝会后被林孝扬当面讥讽“端王辛劳为朝廷,某却悠哉烟花巷”。
崔一渡淡然一笑,不生气也不辩解,仿佛朝堂琐事远在云外。“林大人,烟花巷湖,亦是民情烟火。不深入了解,何以为君父分忧?”
林孝扬摇头轻叹,拂袖而去。
崔一渡依旧每日作画舞剑,读读闲书,偶尔接见几个清谈之士,谈经论道,不涉朝政。
……
时间过得很快,中原国使团进入大舜境内。
京城的朱雀门刚开了半扇,城楼下就排起了长队。端王卫弘睿穿着簇新的玄色冕服,腰间挂着和田玉的绶带,正盯着城门口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是昨日刚从内库取的,雕的是双凤朝阳,此刻被他搓得发烫。
“王爷,中原使团到了。”鸿胪寺卿周远擦着额头的汗,指着远处的队伍。
卫弘睿抬头,就见一辆青盖马车缓缓驶来,车辕上挂着中原国的旗帜。
马车停稳,车门掀开,下来个穿石青官服的老者,头发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个象牙笏板,正是中原国的三品鸿胪寺卿赵文博。
“端王殿下,别来无恙?”赵文博上前,拱手作揖。
怎么又是这个人!
卫弘睿心里开始打鼓,赶紧回礼:“赵大人一路辛苦,本王已备下薄酒,为大人接风。”
“接风就不必了。”赵文博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卫弘睿的冕冠,突然皱起眉,“殿下这冕冠上的珠串,怎么只有八串?”
卫弘睿心里“咯噔”一下,摸了摸自己的冕冠,昨日试穿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少了一串?
他赶紧赔笑:“是本王疏忽了,昨日整理衣物时不小心扯断了一串,还没来得及补上。”
“疏忽?”赵文博摇了摇头,抚着胡须说道,“《周礼》有云,皇子冕冠用九串珠,缺一串便是违制,殿下此举,怕是有损两国邦交。大舜素称礼仪之邦,若在迎使这般要紧事上失了分寸,岂不令天下人疑其礼法废弛?”
在场的大舜官员都变了脸色,周远赶紧上前打圆场:“赵大人息怒,王爷也是无心之失,回头就让尚衣局补上。”
“无心之失?”赵文博冷笑一声,“若是中原使者在大舜国失礼,殿下会不会认为是无心之失?”
卫弘睿攥了攥拳头——小题大做,不就是少了一串!
但他脸上还是微笑着:“赵大人说得对,本王明日就换上符合礼制的冕冠,亲自向大人赔罪。”
“赔罪倒不必了。”赵文博转身走向马车,“只是贵国的迎接队伍,是不是太单薄了?中原使团有二十余人,贵国只来了十几个人,难道是觉得我们中原人不配让殿下率队迎接?”
卫弘睿心里嘟囔了一句“事儿精”,脸上皮笑肉不笑:“是本王考虑不周,回头就让鸿胪寺再加派些人手。”
赵文博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登上马车,对身后的使团成员说道:“你们都小心着点,别碰坏了贵国的东西。”
卫弘睿看着马车远去的背影,咬了咬牙,对周远说:“去查一查,昨日是谁整理的冕冠!”
“是!”周远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逆经:骗子住手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nijing0pianzizhushou/read/97/369.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