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到扬州上任


小说: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作者:爱吃火腿粥的苏果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http://www.64sw.com/xiaoshuo/taichuangudaitaohuang0hengou0/read/97/314.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韩彦与林岁安抵达扬州时,正值初夏。运河两岸垂柳浓绿,市井喧嚣,画舫如织,虽不及鼎盛时期,但底蕴犹在,恢复的速度远超他们去过的任何地方。

    扬州知府姓赵,年近五旬,是个典型的守成之官,对漕运、盐政的积弊心知肚明,却碍于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无力也无心大刀阔斧,只求任内不出大乱子。

    对于这位因“能干”而被派来的年轻通判,他表面客气,内心却存着几分观望甚至隐隐的排斥。

    韩彦心知肚明,并不急于立威,而是按照官场礼节拜会上峰、同僚后,便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漕运文书和盐课账册之中。他带来的核心班底只有寥寥数人,在偌大的扬州府衙显得势单力薄。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漕粮征收迟缓,运丁(漕运兵丁、民夫)怨声载道,运河水道部分淤塞,沿途关卡勒索成风。

    盐政更是黑洞重重,官盐滞销,私盐猖獗,盐课(盐税)连年亏空,盐商与官吏勾结,利益链条铁板一块。

    韩彦并未被吓倒。他采取了“由外而内,由易到难”的策略:

    他换上便服,带着亲随,亲自走访漕运码头,与运丁、船工同吃同行,听他们倒苦水,记录下河道险段、关卡陋规的第一手资料。他甚至登上漕船,体验押运之苦,数日不归官署。

    他凭借在安吉练就的理账能力,夜以继日地核查近三年的盐课账目,寻找漏洞和异常往来。这工作枯燥且极易打草惊蛇,他做得极其隐秘。

    他对府衙内涉及漕运、盐政的属官胥吏,并不一概斥责,而是区别对待。对少数尚有良知、或因被排挤而不得志的,他暗中观察,偶尔询问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试图寻找可能的突破口。

    连日操劳,他回到通判府邸时,常是夜深人静,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林岁安同样没有闲着。她深知自己官方身份特殊,不宜直接干涉政务,但她有自己的方式和舞台:

    她以“搜集江南药方、精进医术”为由,持着韩老夫人的玉牌,拜访了几位扬州本地的名医和杏林世家。

    她不摆官眷架子,谈论医术时言之有物,对药材的见解往往令人惊叹,很快便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通过他们,她了解到更多扬州民间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底层百姓因漕运役、盐价高昂而承受的苦楚。

    她频繁出入扬州的药市、码头货栈,仔细询问各类药材、山货的行情、来源和销路。

    敏锐地发现,由于漕运不畅,许多南方药材北运成本高昂,而北方的某些特产也难以南下,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也与安吉的药材外销计划不谋而合。

    在拜访寺庙、道观(常设有义诊施药处)时,她留意到因漕运劳役艰苦、卫生条件差,许多运丁和码头苦力患有严重的风湿、疮疖和消化疾病,却得不到有效医治。

    这日晚膳后,书房内灯烛明亮。韩彦揉着发胀的额角,对正在整理药材笔记的林岁安叹道:“漕丁怨气深重,河道淤塞需大量人工疏浚,库银却捉襟见肘。盐商的账目做得滴水不漏,一时难以下手。”

    林岁安放下笔,递给他一杯刚沏好的、按她方子配的宁神茶,缓缓道:

    “我今日在码头,见许多漕丁步履蹒跚,面色不佳,询问之下,方知他们常年在潮湿环境劳作,风湿痹痛、皮肤溃烂者十有七八,却无钱医治,只能硬扛,自然怨气大,效率也低。”

    韩彦闻言,目光一凝:“你的意思是……”

    “或许,可以从改善漕丁健康状况入手?”林岁安分析道,“若府衙能组织医官,或招募药商,为漕丁提供一些廉价的防治药物,哪怕只是缓解痛苦,也能极大安抚人心,提升士气。此事关乎劳力,也关乎漕运效率,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阻力应该不大。”

    她顿了顿,又道:“至于疏浚河道的银钱,我观察扬州商贸确实繁盛,各类货物吞吐量巨大。或许……可以尝试‘以商补工’?比如,允许参与疏浚的民夫,在非农忙时节,凭借府衙开具的凭证,优先承运某些官营或特许商人的货物,收取微利?

    或者,鼓励商人捐资疏浚特定河段,换取该河段一定时期的优先通行权或税费减免?这需要你仔细权衡利弊,但总比完全依赖紧张库银要多条路子。”

    韩彦听着她的建议,眼中渐渐放出光来。她总是能从最贴近民生的角度,发现那些被官场规则忽略的细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改善漕丁医疗,是施恩,也是保障生产力;“以商补工”更是跳出了单纯依赖财政的窠臼。

    “好!医疗之事,可立即着手,由你牵线,我让府衙医官配合,先从几个大码头试点。至于‘以商补工’……”韩彦沉吟着,“需仔细拟定章程,既要能吸引商人,又不能让他们过度攫利,待我与赵知府及几位同僚商议。”

    他看着她灯下沉静睿智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感激与骄傲。他握住她的手:“岁安,你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在这扬州,我于明处劈斩荆棘,你于暗处探查民情,我们夫妻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林岁安回握他的手,浅浅一笑:“在其位,谋其政。我虽无官职,却也希望能为这扬州百姓,尽一份心力。我们,慢慢来。”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胎穿古代逃荒,很苟!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taichuangudaitaohuang0hengou0/read/97/314.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