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然核反应堆!


小说:同学,快收手吧!校规真写不下了  作者:地中海龙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同学,快收手吧!校规真写不下了 http://www.64sw.com/xiaoshuo/tongxue0kuaishoushouba0xiaoguizhenxiebuxialiao/read/97/117.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命令一道道下达,现场气氛肃杀得如同战场。

    当所有人检查完毕后,组长一声令下:“下洞!”

    命令落下,包括苏教授和林远在内,探查小组依次踏入矿洞的黑暗之中。

    安全绳和粗重的通讯光缆在他们身后缓缓延伸,确保他们的安全。

    洞外的强光被迅速吞噬,只剩下头盔上射出的光柱在尘埃中划出惨白的光路。

    与无人机传回的冰冷画面不同,亲身踏入此地,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压抑和恐惧瞬间弥漫心头。

    “报告洞口,已进入。初始γ剂量率为外部80倍,持续快速上升。空气中检测到微量放射性气溶胶。”

    洞外指挥车内,众人屏息凝神,紧盯着由头盔摄像机传回的多角度画面。

    前面二十多米,没有什么变化,相对宽敞。

    哪怕走了三十多米,也没有看到之前墙壁上的黄色痕迹。

    组长不由转头看向陈默:“你在哪捡的?”

    陈默犹豫着回答:“就在这...”

    可众人用仪器对这周围检测了下,根本就没有高浓度的铀235.

    难不成陈默在撒谎?

    但之前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众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相比之下,陈默的事可以先放放,重点去看看那黄色的痕迹。

    就这样,队伍继续往下面走。

    连续走了100米都没有任何异常。

    然而,就在他们深入十余米,拐过第一个弯道,异状开始显现。

    前方的岩壁不再是粗糙的岩石,而是覆盖着一层油腻的暗黄色的结痂状物质。

    在手电光下,这层物质闪烁着不祥的光泽。

    更令人不安的是,地上散落着大量的石头以及一架抛锚的无人机。

    很显然,这个黄色的痕迹是最近石头掉落才浮现出来的。

    组长立即下令:“采集边缘样本,注意防护。”

    队员上前,使用特制的长柄取样器,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小片暗黄色结痂物质。

    样本被迅速放入一个便携式的预处理检测盒中。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报告!样本分析结果确认!”

    “主要成分为铀的复杂氧化物,但..铀235与铀238的比值严重异常!铀235的相对丰度远低于天然铀矿应有的0.7%,仅在0.3%左右!”

    “同时,检测到大量钕、钐、铕等稀土元素,其同位素组成与核裂变产物的特征谱完全吻合!”

    “并且,检测到显著含量的钌、铑、钯等铂族金属,这也是典型的快中子裂变产物!”

    “综合判断。。。这黄色结痂物质,确实是在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中消耗了铀235燃料后,产生的核裂变产物混合物!”

    哗~~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在结果确认之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核废料...天然的核反应堆!” 苏教授喃喃自语,即使隔着面罩,也能看到他脸上的震惊!”

    毕生研究的核物理,其最核心的现象,竟然在亿万年前,由大自然亲手在这地下深处演示过一遍!

    在这一刻,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不可能...”组长盯着检测数据,声音有些发颤,眼前的景象,已然超出认知。

    天然核反应堆需要极其严苛的地质条件,高品位铀矿、合适的中子慢化剂、精确的水文环境...缺一不可!!

    而眼前的铀矿含量只有0.3%,这完全超出了常理认知!!

    直播间的网友也惊呆了,这一来就看到如此劲爆的东西。

    【人气】+1+1+1+1....

    【人气】+1+1+1+1....

    ...

    ——【我想到了网上的一个梗,原始人向你分享了核聚变技术。】

    ——【人类研究了一个世纪的东西,大自然早在无数亿年前就已经弄出来了,所以有人说,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科学都不是创造,而是复原,哪怕包括核聚变,就算研究出来了,也只是复制!】

    ——【给大家科普一下吧,这就相当于挖出来一台手机,可它却是自然生产出来的...】

    ——【我始终觉得蓝星绝对不止我们人类这一个文明时代,人类的历史对于蓝星而言也不过短暂的一瞬间,如果蓝星之上有神明,看我们就像是箱子里的小人一样,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

    ...

    这时,一直沉默的林远突然开口了,就在刚才,系统已经扫描出了答案:“组长,也许我们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众人闻言,纷纷好奇的看向林远。

    林远走近暗黄色的结痂物质,仔细端详:“我们一直在用现代核反应堆的理论去解释这个现象,但如果是远古时期形成的天然反应堆,它的运行机制可能完全不同。”

    “铀235丰度仅有0.3%,远低于形成自持链式反应的理论阈值,这意味着,要么我们的探测有误,要么...”

    “这里发生的根本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核裂变反应。”

    “什么意思?”组长皱眉。

    “我是研究古生物学的...根据岩层分析和化石证据,这一区域在距今约18亿年前,曾是一片浅海环境。”

    “当时的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铀元素,在特定的生物和地质作用下,这些铀在海床沉积物中富集。”

    “但关键在于...那个时期,蓝星上刚刚出现真核生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始上升。”

    “氧化环境使得铀以可溶的六价形式迁移,然后在还原环境下沉淀富集。”

    “我刚才仔细观察了这些核废料的分布模式。它们不是均匀分布在矿脉中,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和流体通道特征。”

    随后蹲下身,用探照灯照亮岩壁底部:“看这里,这些暗黄色物质的分布沿着古水流方向延伸。”

    “说明当时的地下水流不仅作为中子慢化剂,更可能充当了某种...生物蓝星化学循环的载体。”

    “生物蓝星化学?”组长困惑地重复这个词。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同学,快收手吧!校规真写不下了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tongxue0kuaishoushouba0xiaoguizhenxiebuxialiao/read/97/117.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