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朕要逐句把关,务必做到字字如针——!!


小说: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作者: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0shuaduanshipin0diwangjitipofangliao0/read/97/366.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康熙时期!

    畅春园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洇开一层柔和暖意。

    案上摊着两份要务——

    左侧是黄河治理最新奏章,朱批“开封段堤坝加固进展”、“菏泽泄洪渠修缮”清晰可见,墨迹尚未完全干透;

    右侧摊着北魏纪,侧页空白处,康熙亲笔批下“拓跋珪早武,晚疯魔”八字,笔力遒劲,满是深思。

    康熙指尖轻捏奏章边角,与张廷玉逐条商议防汛:

    “张廷玉,开封段堤坝再派五百民夫,务必赶在汛期前完工,绝不可再让百姓受水患之苦!”

    “菏泽泄洪渠,着河道总督亲自督造,若有贪墨工程银两者,立斩不赦。”

    张廷玉俯身道:

    “臣已令工部拟定调度方案,河道总督也已启程,定不负陛下吩咐,保百姓平安。”

    二人正议事,天光忽转。

    一道鎏金之辉破殿而入,落在墙壁——

    拓跋珪被母熊撕咬的惨象瞬间具现,血染玄衣——

    哀嚎与怒吼混成一片,画面最终定格在那双惊骇又悔恨的眼眸里。

    康熙缓缓放下奏报,指尖摩挲着“拓跋珪早年英武,晚年疯魔”的批注,指腹触过纸纹,带着沉重的历史感。

    他低声道:

    “拓跋珪的灭亡,从来不是熊袭的偶然,而是心智失控的必然。”

    康熙神色凝重,眉宇深锁,目光盯着画面中僵冷的尸身。

    声音平静却沉甸甸的。

    “帝王的道路,如行走于刀刃之上,下承万民社稷,上负家国存亡,稍有偏差,便会跌入无尽深渊。”

    康熙抬首看向张廷玉,眼底满是对君主职责的深刻体悟:

    “拓跋珪当年得以席卷北境,平息诸部纷争,整肃官场、鼓励农耕,本是称得上一代雄主。”

    “可为何到了暮年,却轻信术士邪言,沉迷寒食散这样的剧毒之物?”

    “为何任由疑心蒙蔽理智,将朝廷搞得血雨腥风?”

    康熙语调不自觉提高,饱含对昏君误国的惋惜:

    “无辜嫔御被无端废黜,幽禁冷宫生死难料。”

    “忠臣为国力谏,却被怒斩当庭,鲜血溅满丹陛。”

    “如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文武群臣人人自危,官吏不敢开口……”

    “就算没有那头母熊,也早晚会有人揭竿而起,亡国之兆只差时机!”

    张廷玉向前一步,双手奉着黄河治理的奏折,声音沉稳却藏着忧思:

    “陛下所言极是!拓跋珪之祸,关键就在‘晚节不守’。”

    “君王少年励精图治尚且容易,能否一生不改初心才是难关——”

    “多少开国英主、中兴之君,前半生战功赫赫。”

    “后半生却被虚荣、欲念、疑心拖入深渊,从受万民爱戴的明君,变成人人唾弃的暴主。”

    他稍作停顿,又道:

    “我大清如今正值昌盛,黄河安危、边疆稳固皆系国运大事。”

    “若有人步拓跋珪晚年的愚行,朝纲必将震荡。”

    “臣恳请陛下旨意——命宗人府强化对宗室子弟的教训戒勉。”

    “每月增设‘末年慎行课’,以拓跋珪的失德为典例。”

    “辅以我朝先祖‘勤勉守正’的祖训,让宗室从幼时便明白:‘生前勤政易,一生守心难’。”

    “另令顺天府严缉京城药铺,但凡暗卖寒食散与类似毒物之人,无论售者买者,从重治罪。”

    “卖者抄没全部家产,悉数充作黄河水利之资。”

    “买者杖责三十,若属宗室或在职官员,再加停俸三载,以示惩戒。”

    “此外——”

    张廷玉补充,“臣请命翰林院编纂帝王暮戒录,将拓跋珪之失德——”

    “梁武帝萧衍沉溺佛侣荒政、玄宗李隆基后期迷恋声色误用安禄山等事例全数收入。”

    “详加解析其如何从英主堕为昏君,又如何因晚年失智导致社稷动荡——”

    “让文武百官与后世子孙每日诵习,朝夕自警。”

    “使人人铭记:无论功绩多大、位高多久,皆要收敛私欲,保持清明,不可懈怠!”

    康熙频频点头,目光再一次落到案上关于治河的奏折,手指轻敲“加筑堤防”一句,语气坚决:

    “允奏!宗人府的‘暮年慎戒课’,朕将亲自督查。”

    “每月朕亲赴宗人府听宗室子弟的心得体会。”

    “若有人敷衍塞责、不知警戒,遣往盛京皇陵守陵三年,在先祖陵前静思其过。

    “帝王暮戒录修成后,先呈朕审阅。”

    “朕要逐句把关,务必做到字字如针、句句警钟,不许粉饰,不许含糊!”

    他起身走向殿心,隔着窗棂眺望远方的田野——

    农夫牵牛耕作,田埂旁的大清龙旗随风猎猎作响,一片升平景象。

    康熙心底暗叹:

    “大清自太祖创业,太宗拓基,世祖奠定江山,到朕手中方成盛世,实属艰难。”

    “黄河安,则百姓稳;百姓稳,则社稷固。”

    “绝不可因谁的荒诞、谁的愚昧,毁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朕主持政务四十余载。”

    康熙语气沉沉而坚定,“深知‘守正’之难。”

    “昔年平定三藩,皆因心智坚定、群臣辅佐。”

    “今日治河抚民,更需朕持守清明、务实之心。”

    拓跋珪的前车之鉴,须镌刻在朕与所有臣子的心头。

    无论位高位卑、无论初年暮年,都要时刻洁心慎行,克制欲念,踏实为民。”

    他转向张廷玉,语调中带着不容置疑:

    “传旨——令各地督抚将帝王暮戒录的宗旨通告州府。”

    “让地方也懂得‘暮年守正’乃立国之本。”

    “太医院同时编毒物危害录,将拓跋珪因寒食散失智的案例列为首篇。”

    “分送全国药铺,让百姓明白毒物误身误国。”

    “从朝廷到民间,皆成‘固心守正、节欲自持’之风!”

    张廷玉拱手受命,斩钉截铁:

    “臣领旨!”

    “臣即刻召宗人府、顺天府及翰林院诸臣。”

    “保陛下旨意三日内落地,绝不叫拓跋珪的荒唐在大清重演,绝不让百姓再受昏君之苦!”

    康熙手指掠过“北魏纪”,目光停在拓跋珪早年平定北境的篇章,神情复杂——

    既有对雄主堕落的叹息,也有对自身的警惕。

    他执起朱笔,在“拓跋珪少年英勇,暮年失度”旁,又添了一句:

    “君王能守清正不移,方可社稷长安。”

    畅春园外,微风轻扬,夹着牡丹香气。康熙望向升起的炊烟,暗自思忖:

    “祖宗打下的江山,仰赖臣民同心、百姓信服。

    唯有守心守正、务实为民,才能延续盛世,让万民安乐,方能无愧祖宗与后人。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0shuaduanshipin0diwangjitipofangliao0/read/97/366.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