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 http://www.64sw.com/xiaoshuo/xianyudeta0beidalingdaodingshanghou/read/97/199.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周砚深看着屏幕上那四个加粗的宋体字——《职业规划》,微微有些讶异。
他直起身,揽着林窈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回她脸上,带着询问:“怎么突然想起写这个了?年底述职报告不是已经交了吗?”
林窈顺势靠在他身上,手指无意识地划拉着桌沿,语气带着点认真:“述职报告是交给所里看的,这个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反正现在放假,手头也没紧急任务,闲着也是闲着。
算起来,我入职市社会科学院也快满一年了,现在又是年底,正好做个深入的年度复盘,顺便调整一下节奏。”
“复盘?”周砚深挑眉。
“对啊,复盘,”林窈眼神清亮,“平时每个项目结束不都有复盘吗?年度复盘更是必不可少。这就跟我们做项目一样,需要进行项目动态管理。
职业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计划,同样要跟着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嘛。”
她顿了顿,担心他误解,又补充解释道,“我所说的动态管理,不是说每年都要更换终极目标,而是长期目标保持不变,然后根据沿途遇到的实际情况、获得的资源、自身能力的变化,灵活选择通往那个目标的‘路径’和‘节奏’。”
周砚深看着她侃侃而谈时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自信的光芒,心中赞赏,由衷道:“这是个好习惯。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前瞻性。”
林窈得了夸奖,微微扬起下巴,带了点小得意:“那是,这可是多年审计生涯刻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接着,她语气变得有些感慨:“现在回头看,真的觉得机会这东西,太具有偶然性了。谁能想到,当初在刘所长负责的那个项目里,我无意中发现的那个数据冲突点,最后竟然成了我职业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她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带着点难以置信的欣喜,“哈哈哈,这个意外,居然让我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之前设定的‘晋升计划’第一步——获得核心大佬的认可,并深度参与核心项目。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
周砚深也想起来她那段时间的焦虑,眼神温和,肯定道:“是啊,我记得你那时候还跟我懊恼,该怎么才能吸引院里大佬的注意,进入他负责的核心项目组。结果,你没等别人给机会,自己硬生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出来。”
他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对啊!”林窈用力点头,眼眸因回忆而熠熠生辉,“而且这近一年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了几份报告,参与了几个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我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我比以前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她滑动鼠标,指向文档的下一个部分。
周砚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标题是“自我认知深化与优劣势分析”。
他让林窈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则俯身,双手撑在书桌边缘,将她半圈在怀里,一条一条地读着她写下的内容。
“优点……嗯,必须写在最前面?”他读到这里,侧头看她,眼中带着笑意。
林窈仰头,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目光,认真解释:“对啊,看清自己的优点,才知道短板在哪里弥补起来性价比最高,也才能更有信心地去补短板嘛!这叫‘扬长补短’策略。”
周砚深被她这套理论逗笑,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好,听林研究员的。”
他重新看向屏幕,低声念出第一条:“最大优势:1、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念完,他看向林窈,用眼神询问她为何将此列为最大优势。
林窈解释道:“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当初刘所长他们看中我的核心原因。在社科院,定量分析能力是非常硬的通货。”
周砚深点点头,继续往下看,念出对应的短板:“短板:理论机制构建与阐释能力相对薄弱。”
“是的,”林窈接口,神色认真了许多,“社科研究,尤其是我们经济所的研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也就是数据呈现出的结果,更要深入回答‘为什么’——也就是背后的理论机制。
需要用严谨的逻辑构建理论框架,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这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那解决方式呢?”周砚深看着下面列出的要点。
“精读顶级期刊的经典论文,还有院里资料室那些大佬们的内部研究报告和专著,”林窈指着屏幕上的字,“学习顶尖学者们是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构建理论框架、如何进行逻辑推演的。这是个慢功夫,需要沉下心来积累。”
她话锋一转,语气轻松了些,“不过,在‘数据要素’小组里,与擅长理论研究的老师合作,我也学到了不少,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论提炼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后面要和他们多沟通才行。”
周砚深表示赞同,继续读下一条:“优势2:政策敏感度、政策设计能力与宏观洞察力。”
读到这里,他停下来,看向林窈。
林窈说道:“你看,真的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在发改委的那段时间,虽然高强度,高密度的大量阅读政策文件、参与政策研讨会、甚至动手撰写政策建议初稿——但培养出的对政策的敏感度、理解力,现在在社科院做应用对策研究时,全都用上了。
那段经历,无形中给我加了分。”
周砚深没有接话,只是目光温柔地看了她一眼。
继续往下读:“优势3:体制内沟通协调能力与政策叙事能力?”
林窈解释到:“就是用政府官员能听懂、愿意看的方式表达。例如他们关心结论、影响和方案,而非复杂的模型细节。”
听到这里,他微微挑眉,看向林窈,故意拉长了语调,带着点戏谑问:“哦?用政府官员能听懂、愿意看的方式表达?那如果是周书记这样的政府官员呢?”
林窈被他问得脸一热,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随即又狡黠一笑,抬手勾住他的衣领,轻轻向她拉了拉,迫使他的脸靠得更近,然后用气声在他耳边说:“比如……周书记现在心里在想什么,我大概能猜到哦?”
周砚深眸色一深,顺着她的力道又凑近了几分,鼻尖几乎要碰到她的,声音低沉而危险:“那你说说看,我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
林窈看着他近在咫尺的俊脸和那双深邃眼眸中跳动的火焰,心跳漏了一拍,强装镇定地松开他的衣领,轻轻把他推开一点,抿嘴笑道:“我猜啊……周书记肯定在想,我老婆怎么这么优秀,又漂亮又能干,真是捡到宝了!”
周砚深被她这自夸又俏皮的样子逗得低笑出声,无奈地摇头,重新站直身体,手指轻轻的刮了下她的鼻子:“你啊……”
语气里满是纵容和宠溺。
他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目光回到文档上,快速浏览了后面关于其他几个优势例如团队管理能力。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文档末尾一个标着“待定\/纠结”的区域。
“这里……”周砚深指着那部分,语气带着询问,“你在犹豫什么?”
林窈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陷入思考的认真:“唉,感觉每一次深入的思考,都像是在做选择题。特别是涉及到未来一年的具体行动计划时。”
“拿不准?”周砚深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嗯,”林窈点点头,“怀孕期间我的首要目标是‘求稳’。一切以宝宝和我的健康安全为第一前提。”
“这是自然,也是必须的。”周砚深语气坚定,握住她的手,“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你冒着风险去拼。”
“我明白。”林窈回握住他的手,“所以,我目前的计划是,休完产假,调整好身体和精神状态后,想向所里申请新的研究项目,尝试自己带团队做。”
她顿了顿,眉头微微蹙起,“但是,现在让我纠结的点在于,具体路径的选择上。”
她指着屏幕上“待定”区域里列出的两个选项:“一个是申请院里或者更高级别的‘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这种项目通常体量小一些,更适合独立研究者,是练习独立负责项目全流程的最佳平台。
另一个,就是直接申请所里或者市里的常规研究项目,这类项目通常需要组建团队,更考验带队伍的能力。”
周砚深看着那两个选项,若有所思:“听起来都很好,有什么不好选择的?是想同时进行?”
“对!”林窈有些懊恼,“我知道最好的规划应该是聚焦,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精力可能不够用。
但我又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很有价值,都不想放弃。‘青年课题’能夯实我独立研究的能力,而带团队做项目则能更快地积累管理经验和扩大影响力。这就导致了纠结。”
周砚深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建议。他沉吟片刻,目光重新扫过文档前面关于“优势”和“已参与项目”的部分,忽然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点醒的意味:“窈窈,你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
“嗯?”林窈抬眼看他。
“你在纠结是选择独立完成‘青年课题’,还是带队做新项目。但是,”周砚深的手指在屏幕上“已参与核心项目”那一栏点了点,“你似乎忽略了你现在已经身处一个高水平的核心项目团队之中了。
刘所长牵头的这个‘数据要素’课题组,本身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需要持续深化的核心项目。你在这个小组里,不仅仅是普通成员,你承担过报告的核心执笔工作,负责过关键的数据建模和分析,你的贡献有目共睹。”
他顿了顿,看着林窈的眼睛,缓缓道:“你在这个项目里积累的经验、建立的信任、展现的能力,其价值和挑战性,未必就低于独立完成一个青年课题。”
林窈听着他的话,眼睛一点点亮起来,仿佛一层迷雾被拨开。她喃喃道:“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总觉得‘独立’和‘带队’是必须通过申请新项目才能实现的目标,却忽略了我现在所在的平台,本身就在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周砚深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微微一笑,继续分析:“至于你担心的精力问题,在这个现有的大项目框架下,反而更好协调。你可以根据产后的精力和时间情况,与刘所长沟通,动态调整你在项目中的参与深度和负责的模块。
你之前积累的信任资本和展现的专业能力,足以让你在即使暂时减少具体事务性工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专业能见度和影响力。后续即使你休产假,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查阅资料、关注进展、提供关键思路,保持与项目的连接。”
林窈猛地一拍手,脸上绽放出兴奋的光彩,“对啊,我现在的主战场和最佳练级场,就是这个‘数据要素’项目!后续我更应该考虑选什么样的课题最合适”
周砚深赞许地点点头:“思路打开了就好。至于首次独立带领团队的具体方向,不着急,你时间还有很多,可以慢慢观察,慢慢考虑。等‘数据要素’项目推进到一定阶段,或者你对某个细分领域有了更深的积累和独到见解,机会自然会浮现。”
“嗯!”林窈用力点头,但显然思维已经被激活,开始沿着新的路径狂奔,“不过,由此我也想到另一个问题。项目也好,课题也好,团队往往是‘因事而聚,事毕则散’。
但我观察到,院里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佬,通常身边会有1到2位,甚至更多长期合作、彼此极度信任的‘核心搭档’。这个核心圈是相对稳定的,是智囊和臂膀,而外围成员则根据具体课题流动。”
周砚深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故意调侃道:“怎么,林研究员这是打算未雨绸缪,开始物色人选,搞自己的‘小团体’了?”
林窈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呵呵,周书记,就你‘会说话’!这叫构建稳定的科研合作网络,是学术发展的正常生态好吗?”
她顿了顿,反将一军,带着狡黠的笑意,“我不信,周大书记你就没有几个用起来顺手、关键时刻能顶上去的‘自己人’?”
周砚深坦然承认:“有。当然有。一个好的领导,必须要有能准确理解你意图、高效执行、并能及时补位的核心团队。用起来确实顺手,是工作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例如……陈秘书?”林窈挑眉。
“嗯,”周砚深点头,语气带着几分倚重和感慨,“陈默跟了我几年,能力强,心思细,嘴巴严,确实帮了我很多。有时候想想,都舍不得放他离开去独当一面。”
林窈闻言,故意打了个寒颤,搓了搓手臂:“咦——你这话说的,怎么感觉怪怪的?什么叫舍不得放他离开?周书记,请注意影响啊!”
周砚深看她那夸张的样子,无奈又好笑,低头在她唇上轻啄了一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占有欲:“放心,他再能干,也威胁不到你在我心中的地位,周夫人。”
林窈被他亲得脸颊泛红,心里却甜丝丝的,嘴上却不饶人,轻轻推了他一下,嗔道:“呵呵……懒得理你。我要继续完善我的《职业规划》了,周书记请自便,别打扰我搞事业!”
周砚深看着她重新焕发出斗志的侧脸,知道她已找到了清晰的方向,心中满是欣慰。
他不再打扰,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拿起一份文件看了起来,书房里只剩下林窈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和彼此安心陪伴的宁静时光。
他直起身,揽着林窈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回她脸上,带着询问:“怎么突然想起写这个了?年底述职报告不是已经交了吗?”
林窈顺势靠在他身上,手指无意识地划拉着桌沿,语气带着点认真:“述职报告是交给所里看的,这个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反正现在放假,手头也没紧急任务,闲着也是闲着。
算起来,我入职市社会科学院也快满一年了,现在又是年底,正好做个深入的年度复盘,顺便调整一下节奏。”
“复盘?”周砚深挑眉。
“对啊,复盘,”林窈眼神清亮,“平时每个项目结束不都有复盘吗?年度复盘更是必不可少。这就跟我们做项目一样,需要进行项目动态管理。
职业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计划,同样要跟着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嘛。”
她顿了顿,担心他误解,又补充解释道,“我所说的动态管理,不是说每年都要更换终极目标,而是长期目标保持不变,然后根据沿途遇到的实际情况、获得的资源、自身能力的变化,灵活选择通往那个目标的‘路径’和‘节奏’。”
周砚深看着她侃侃而谈时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自信的光芒,心中赞赏,由衷道:“这是个好习惯。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前瞻性。”
林窈得了夸奖,微微扬起下巴,带了点小得意:“那是,这可是多年审计生涯刻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接着,她语气变得有些感慨:“现在回头看,真的觉得机会这东西,太具有偶然性了。谁能想到,当初在刘所长负责的那个项目里,我无意中发现的那个数据冲突点,最后竟然成了我职业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她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带着点难以置信的欣喜,“哈哈哈,这个意外,居然让我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之前设定的‘晋升计划’第一步——获得核心大佬的认可,并深度参与核心项目。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
周砚深也想起来她那段时间的焦虑,眼神温和,肯定道:“是啊,我记得你那时候还跟我懊恼,该怎么才能吸引院里大佬的注意,进入他负责的核心项目组。结果,你没等别人给机会,自己硬生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出来。”
他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对啊!”林窈用力点头,眼眸因回忆而熠熠生辉,“而且这近一年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了几份报告,参与了几个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我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我比以前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她滑动鼠标,指向文档的下一个部分。
周砚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标题是“自我认知深化与优劣势分析”。
他让林窈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则俯身,双手撑在书桌边缘,将她半圈在怀里,一条一条地读着她写下的内容。
“优点……嗯,必须写在最前面?”他读到这里,侧头看她,眼中带着笑意。
林窈仰头,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目光,认真解释:“对啊,看清自己的优点,才知道短板在哪里弥补起来性价比最高,也才能更有信心地去补短板嘛!这叫‘扬长补短’策略。”
周砚深被她这套理论逗笑,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好,听林研究员的。”
他重新看向屏幕,低声念出第一条:“最大优势:1、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念完,他看向林窈,用眼神询问她为何将此列为最大优势。
林窈解释道:“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当初刘所长他们看中我的核心原因。在社科院,定量分析能力是非常硬的通货。”
周砚深点点头,继续往下看,念出对应的短板:“短板:理论机制构建与阐释能力相对薄弱。”
“是的,”林窈接口,神色认真了许多,“社科研究,尤其是我们经济所的研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也就是数据呈现出的结果,更要深入回答‘为什么’——也就是背后的理论机制。
需要用严谨的逻辑构建理论框架,来解释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这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那解决方式呢?”周砚深看着下面列出的要点。
“精读顶级期刊的经典论文,还有院里资料室那些大佬们的内部研究报告和专著,”林窈指着屏幕上的字,“学习顶尖学者们是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构建理论框架、如何进行逻辑推演的。这是个慢功夫,需要沉下心来积累。”
她话锋一转,语气轻松了些,“不过,在‘数据要素’小组里,与擅长理论研究的老师合作,我也学到了不少,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论提炼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后面要和他们多沟通才行。”
周砚深表示赞同,继续读下一条:“优势2:政策敏感度、政策设计能力与宏观洞察力。”
读到这里,他停下来,看向林窈。
林窈说道:“你看,真的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在发改委的那段时间,虽然高强度,高密度的大量阅读政策文件、参与政策研讨会、甚至动手撰写政策建议初稿——但培养出的对政策的敏感度、理解力,现在在社科院做应用对策研究时,全都用上了。
那段经历,无形中给我加了分。”
周砚深没有接话,只是目光温柔地看了她一眼。
继续往下读:“优势3:体制内沟通协调能力与政策叙事能力?”
林窈解释到:“就是用政府官员能听懂、愿意看的方式表达。例如他们关心结论、影响和方案,而非复杂的模型细节。”
听到这里,他微微挑眉,看向林窈,故意拉长了语调,带着点戏谑问:“哦?用政府官员能听懂、愿意看的方式表达?那如果是周书记这样的政府官员呢?”
林窈被他问得脸一热,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随即又狡黠一笑,抬手勾住他的衣领,轻轻向她拉了拉,迫使他的脸靠得更近,然后用气声在他耳边说:“比如……周书记现在心里在想什么,我大概能猜到哦?”
周砚深眸色一深,顺着她的力道又凑近了几分,鼻尖几乎要碰到她的,声音低沉而危险:“那你说说看,我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
林窈看着他近在咫尺的俊脸和那双深邃眼眸中跳动的火焰,心跳漏了一拍,强装镇定地松开他的衣领,轻轻把他推开一点,抿嘴笑道:“我猜啊……周书记肯定在想,我老婆怎么这么优秀,又漂亮又能干,真是捡到宝了!”
周砚深被她这自夸又俏皮的样子逗得低笑出声,无奈地摇头,重新站直身体,手指轻轻的刮了下她的鼻子:“你啊……”
语气里满是纵容和宠溺。
他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目光回到文档上,快速浏览了后面关于其他几个优势例如团队管理能力。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文档末尾一个标着“待定\/纠结”的区域。
“这里……”周砚深指着那部分,语气带着询问,“你在犹豫什么?”
林窈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陷入思考的认真:“唉,感觉每一次深入的思考,都像是在做选择题。特别是涉及到未来一年的具体行动计划时。”
“拿不准?”周砚深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嗯,”林窈点点头,“怀孕期间我的首要目标是‘求稳’。一切以宝宝和我的健康安全为第一前提。”
“这是自然,也是必须的。”周砚深语气坚定,握住她的手,“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你冒着风险去拼。”
“我明白。”林窈回握住他的手,“所以,我目前的计划是,休完产假,调整好身体和精神状态后,想向所里申请新的研究项目,尝试自己带团队做。”
她顿了顿,眉头微微蹙起,“但是,现在让我纠结的点在于,具体路径的选择上。”
她指着屏幕上“待定”区域里列出的两个选项:“一个是申请院里或者更高级别的‘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这种项目通常体量小一些,更适合独立研究者,是练习独立负责项目全流程的最佳平台。
另一个,就是直接申请所里或者市里的常规研究项目,这类项目通常需要组建团队,更考验带队伍的能力。”
周砚深看着那两个选项,若有所思:“听起来都很好,有什么不好选择的?是想同时进行?”
“对!”林窈有些懊恼,“我知道最好的规划应该是聚焦,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精力可能不够用。
但我又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很有价值,都不想放弃。‘青年课题’能夯实我独立研究的能力,而带团队做项目则能更快地积累管理经验和扩大影响力。这就导致了纠结。”
周砚深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建议。他沉吟片刻,目光重新扫过文档前面关于“优势”和“已参与项目”的部分,忽然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点醒的意味:“窈窈,你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
“嗯?”林窈抬眼看他。
“你在纠结是选择独立完成‘青年课题’,还是带队做新项目。但是,”周砚深的手指在屏幕上“已参与核心项目”那一栏点了点,“你似乎忽略了你现在已经身处一个高水平的核心项目团队之中了。
刘所长牵头的这个‘数据要素’课题组,本身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需要持续深化的核心项目。你在这个小组里,不仅仅是普通成员,你承担过报告的核心执笔工作,负责过关键的数据建模和分析,你的贡献有目共睹。”
他顿了顿,看着林窈的眼睛,缓缓道:“你在这个项目里积累的经验、建立的信任、展现的能力,其价值和挑战性,未必就低于独立完成一个青年课题。”
林窈听着他的话,眼睛一点点亮起来,仿佛一层迷雾被拨开。她喃喃道:“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总觉得‘独立’和‘带队’是必须通过申请新项目才能实现的目标,却忽略了我现在所在的平台,本身就在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周砚深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微微一笑,继续分析:“至于你担心的精力问题,在这个现有的大项目框架下,反而更好协调。你可以根据产后的精力和时间情况,与刘所长沟通,动态调整你在项目中的参与深度和负责的模块。
你之前积累的信任资本和展现的专业能力,足以让你在即使暂时减少具体事务性工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专业能见度和影响力。后续即使你休产假,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查阅资料、关注进展、提供关键思路,保持与项目的连接。”
林窈猛地一拍手,脸上绽放出兴奋的光彩,“对啊,我现在的主战场和最佳练级场,就是这个‘数据要素’项目!后续我更应该考虑选什么样的课题最合适”
周砚深赞许地点点头:“思路打开了就好。至于首次独立带领团队的具体方向,不着急,你时间还有很多,可以慢慢观察,慢慢考虑。等‘数据要素’项目推进到一定阶段,或者你对某个细分领域有了更深的积累和独到见解,机会自然会浮现。”
“嗯!”林窈用力点头,但显然思维已经被激活,开始沿着新的路径狂奔,“不过,由此我也想到另一个问题。项目也好,课题也好,团队往往是‘因事而聚,事毕则散’。
但我观察到,院里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佬,通常身边会有1到2位,甚至更多长期合作、彼此极度信任的‘核心搭档’。这个核心圈是相对稳定的,是智囊和臂膀,而外围成员则根据具体课题流动。”
周砚深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故意调侃道:“怎么,林研究员这是打算未雨绸缪,开始物色人选,搞自己的‘小团体’了?”
林窈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呵呵,周书记,就你‘会说话’!这叫构建稳定的科研合作网络,是学术发展的正常生态好吗?”
她顿了顿,反将一军,带着狡黠的笑意,“我不信,周大书记你就没有几个用起来顺手、关键时刻能顶上去的‘自己人’?”
周砚深坦然承认:“有。当然有。一个好的领导,必须要有能准确理解你意图、高效执行、并能及时补位的核心团队。用起来确实顺手,是工作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例如……陈秘书?”林窈挑眉。
“嗯,”周砚深点头,语气带着几分倚重和感慨,“陈默跟了我几年,能力强,心思细,嘴巴严,确实帮了我很多。有时候想想,都舍不得放他离开去独当一面。”
林窈闻言,故意打了个寒颤,搓了搓手臂:“咦——你这话说的,怎么感觉怪怪的?什么叫舍不得放他离开?周书记,请注意影响啊!”
周砚深看她那夸张的样子,无奈又好笑,低头在她唇上轻啄了一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占有欲:“放心,他再能干,也威胁不到你在我心中的地位,周夫人。”
林窈被他亲得脸颊泛红,心里却甜丝丝的,嘴上却不饶人,轻轻推了他一下,嗔道:“呵呵……懒得理你。我要继续完善我的《职业规划》了,周书记请自便,别打扰我搞事业!”
周砚深看着她重新焕发出斗志的侧脸,知道她已找到了清晰的方向,心中满是欣慰。
他不再打扰,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拿起一份文件看了起来,书房里只剩下林窈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和彼此安心陪伴的宁静时光。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xianyudeta0beidalingdaodingshanghou/read/97/199.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